时间:2022-10-31 20:59:29 | 浏览:2846
益生菌是一类对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改善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市场上益生菌制剂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但很多人不知道,不同的益生菌服用方法不同,亦有不同的功效。
乳酶生
乳酶生为助消化类非处方药品,是活肠球菌的干燥制剂,在肠内分解糖类生成乳酸,使肠内酸度增高,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繁殖,并防止肠内发酵,减少产气,因而有促进消化和止泻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腹胀及小儿饮食失调引起的腹泻、绿便等。一日3次,饭前服。
双歧杆菌活菌胶囊
双歧杆菌经培养收集菌体,冷冻干燥成菌粉与辅料混合制成,每粒含0.5亿活菌。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如急、慢性腹泻,便秘等。餐后口服。本品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双歧杆菌与其他厌氧菌一起共同占据肠黏膜的表面,形成一个生物屏障,阻止病菌的定植与入侵,产生乳酸与醋酸,降低肠道内pH值,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人体患病或长期服用抗菌药物后,常引起菌群失调,有害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腹泻,双歧杆菌能达到重建人体肠道内正常微生态系统而调整肠道菌群以止泻。
妈咪爱
活菌粪肠球菌和枯草杆菌共1.5亿个,可直接补充正常生理菌丛,抑制致病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达到调整肠道内菌群失调的目的。其中还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乳酸钙、氧化锌等成分,可补充因消化不良或腹泻所致的缺乏。本品可常温保存,用40℃以下温开水或牛奶冲服,也可直接服用。
使用上述药品需注意:益生菌制剂与抗生素同服会减弱疗效,应分开服用(间隔2~3小时)。铋剂、鞣酸、活性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肠球菌,故不能合用。
文/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 何莉梅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编者按:微生物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微生物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开设“微生物的那些事儿”,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隐秘而博大的微生物世界,去探索、去了解充满无限奥秘的科学天地。益生菌,咱不说它大名鼎鼎
益生菌定义及菌株的特异性益生菌定义为:给予足够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每一种益生菌具有菌株特异性,其定义系指某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具有特有的作用和疗效。其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即某一菌株的治疗作用不代表本属或种
消费者去超市里购买酸奶或饮料时,经常会在配料表里看到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字样。近年来,与益生菌相关的产品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如养乐多、益生菌补充剂、益生菌糖果、益生菌坚果、益生菌牙膏、益生菌护肤品等。我国益生菌行业正处于快
“益生菌吃得越多,代表肠道内的好细菌就越多。”“家人有在吃益生菌,如果我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一起吃吗?”“补充益生菌,除了可以保护肠胃、缓解便秘或腹泻,还能改善过敏症状,提升免疫力。”......打开电视,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益生菌的广告,声称
今天,我们接着聊聊“益生菌是不是智商税”的问题。前面我们详细解释了什么是益生菌,要成为益生菌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微生物必须是活的;第二,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这些微生物;第三,微生物必须对宿主产生有益健康的作用。如果一种产品不能满足所有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张和平(右三)正在带领团队采集样本。一行人、几个背包,穿行于人烟稀少的牧区,采集样本,寻找益生菌菌株……对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和他的团队来说,这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建立自有菌种资源库从上世纪90年代
越是关注健康的人,对保健食品的关注就越多,尤其是对于新兴的保健品,益生菌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商业推广的展开,一个巨大的益生菌产业链正在形成,与之相关的广告也是越来越多。那么益生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人类的健康到底起什么作用?我们需要补充益生菌吗
益生菌和益生元对人类健康都很重要,然而,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益生菌是在某些食物或补充剂中发现的有益于健康的活细菌;而益生元是由人体酶难以消化的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构成,给益生菌提供“食物”,能够被肠道内有益细菌分解吸收,促进有益细菌生长繁殖
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制剂大多数是由国内的公司研制的,基本上没有在国外使用。仅有部分国外公司研制的进口的益生菌在国内使用,比如妈咪爱、亿活。国内制剂尽管使用的益生菌种类和国外相同,但菌株绝大多数和国外不同。菌株不同,其作用也存在差异。在全球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孙燕明)近日,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发布《益生菌益生元消费者调研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消费者在选择益生菌产品时,首要关注功效及安全性。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秘书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