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21:00:28 | 浏览:5599
益生菌在体内发挥功效的最理想状态就是能抑制其它有害细菌的生长,保持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健康的动态平衡中。
我们吃了益生菌,有多少能抵抗胃酸,活着达到肠道?益生菌宣称的各种健康好处和功效都是真的吗?一直以来,这都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为此,2019年3月,消道长送检了11款主流的益生菌产品。
合生元、纽曼思、康萃乐(Culturelle)、妈咪爱、汉臣氏、儿歌、康恩贝、童年时光(CHILDLIFE)、修正、昂立、如新华茂。
活菌数:可反映出各产品实际的活菌数量及销售、储存过程益生菌的损耗程度。
存活率:模拟胃酸消化后的活菌数,可反映出能够穿越胃部到达肠道的益生菌数量。
抑菌性能: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功效,可反映出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能力。
1、汉臣氏、童年时光、昂立等3款产品实际活菌数分别只有宣称值的6%、26%、44%,健康益处大打“折扣”,被列为不推荐产品。
2、如新、妈咪爱等11款产品模拟空腹胃酸消化后存活率为0,说明空腹食用益生菌相当于无效果。
3、11款益生菌均未显示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功效,能否调节肠道菌群成疑。
4、实际上,妈咪爱、如新、童年时光、修正等9款均为普通的固体饮料而非保健食品,无任何功效可言。
5、本刊提醒,滥用益生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问题,应该咨询医师后,并在相应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食用特定的益生菌。
根据定义,益生菌必须是活的才可能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也就是说,死菌并没有多少意义。
从益生菌的研究报告来看,活菌数量要达到10的8次方(十亿)甚至10的10次方(百亿)以上,才能有足够的保健活性。
因此,某些产品会使用一些转换单位的隐蔽手法“夸大”活菌数量。比如,“活菌量>100亿/100g”、“10亿/盒”等,但都是指一整盒产品所包含的活菌数量,并非消费者每次的食用分量(每条/1~2g)。
不过,即使无“夸大”宣传,从抽检报告来看,益生菌产品本身的实际活菌数量也值得怀疑。
检测结果显示,如新的活菌数量最多,到达160亿cfu/g,而汉臣氏最少,只有3.2亿cfu/g。
汉臣氏、童年时光、昂立等3款活菌数分别只有宣称值的6%、26%、44%。换句话说,活菌数分别“缩水”了94%、74%及56%,品质堪忧,健康益处要大打“折扣”。
作为消费者我们如何避免这种“坑货”?本刊提醒,大家要注意产品包装上“活菌添加量”与“有效期内活菌数量”的区别。
“活菌添加量”是指产品出厂时的数量,但到达消费者手里时可能就不是这个数量,因为益生菌可能会不断减少。
“有效期内活菌数量”即是保质期内它的最低活菌量,相当于给消费者承诺了一个吃进肚子里的益生菌数量。
所以,选购标示有“有效期内活菌数量”且活菌数高的产品会更靠谱。
益生菌的活性通常是指经过人体消化器官后达到肠道的存活率,存活率高就意味着活性好,功效更有保证。
但胃部含有高浓度的盐酸,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这也是益生菌能否活着到达肠道的最大障碍。
一般来讲,流体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时间约为2小时。空腹时胃酸pH在0.9~1.8之间,腐蚀性较强;饱腹pH有所升高,通常在3.0左右。
本刊留意到,有部分益生菌产品却建议消费者,最好在空腹时或者饭前食用,认为这样能减少胃酸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
但是,这样的建议(空腹食用)是保护益生菌还是增加它的损失?含量上百亿的益生菌经过胃酸消化后到底有多少能存活下来?
为了让更加真实、客观地评价益生菌产品的存活率,本刊分别模拟了两次体外胃酸消化实验,包括空腹消化(PH 1.0,2小时)及饱腹消化(PH 3.0,2小时)。
检测结果显示,模拟空腹胃酸消化后,如新、妈咪爱、童年时光等11款益生菌产品的存活率均为0。
说明空腹食用这11种益生菌相当于对人体没有效果,因为没有活的益生菌到达肠道,自然无法谈功效。
饱腹情况下,益生菌存活率差异较大大。妈咪爱的存活率最高,达到98.7%,童年时光最低,仅为0.7%。
另外,汉臣氏、纽曼思、合生元、童年时光、康萃乐等5款的存活率均在20%以下,分别只有3.5%、7.8%、12.5%、14.7%、18.2%,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益生菌存活率低是普遍事实,因为许多企业的菌种都是直接从国外购买,没有自主研发,又或者在筛菌时直接忽略了耐酸性评价这一步。
另外,对于食用益生菌的最佳时间,模拟胃液消化的结果显示并不是空腹,本刊建议消费者尽量在饱腹或者进食后再行食用。
口气重、胀气、腹泻等,这些日常的症状被医学界认为是与肠道菌群的失衡或者是体内有害细菌的增加有关。
人体肠道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三大类: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共生菌占据肠道细菌数量的99%以上,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能保护肠道。
条件致病菌由于共生菌的存在而受到抑制,病原菌一般也不会常驻肠道,但感染的话会造成腹泻的等症状。
一旦共生菌被破坏,那么肠道菌群将会失衡,致病菌繁殖增加、病原菌容易入侵。因此,摄入益生菌是比较常见的调节手段。
实验中,通常采用抑菌环试验来测定抑菌效果。通过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来判断抑菌能力的强弱,直径越大意味着抑菌能力就越强。
在工程师的建议下,本刊选择了大肠杆菌这种人体肠道最常见及典型的致病菌作为试验中用来判断抑菌效果的菌种。
检测结果显示,11款益生菌产品在体外抑菌实验中,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均没有发生变化(5mm),说明送检的11款产品均未显示出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效果。
工程师分析,这可能跟使用的是菌粉有很大的关系。益生菌的细菌素都分泌在胞外的,也就是在发酵液里,发酵完毕冻成粉剂,细菌素也相应的去除了。
据悉,细菌素是微生物分泌的比较常见的抑菌物质,也是益生菌的保护肠道的生理机制之一。
如果细菌素都被去除了,那是否意味着消费者食用这11款益生菌后,都不能获得调节肠道菌群的效果?
有专家指出,除了分泌抑菌物质,益生菌也可以跟肠道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形成一层生物膜屏障,抑制(阻止)致病菌的定植,或者通过降低肠道pH、加快肠上皮细胞的代谢来抵御致病菌。
不过,这些抑菌机理都仅仅是理论上的分析,益生菌产品是否具有抑菌效果在实际的使用中难以去准确判断。
本次送检的11款产品中仅有合生元、康恩贝2款为保健食品,功能为增强免疫;其余包括妈咪爱、如新、童年时光、修正等9款均为普通的固体饮料,无功效说明。
据国家食药监局的资料,申请保健食品批文的产品必须经过相关的动物或人体试验,所标注的功效得到证明。
换句话说,普通的益生菌固体饮料并没有做过验证,因此,不仅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改善消化吸收”、“减少肠道感染”、“增强免疫”等宣称益处也将成为疑问。当然,作为饮料是无“功效”可言的。
业内人士表示,许多产品宣传都是罗列一大堆文献中提到过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可能跟他们的益生菌产品毫无关系。
他指出,要证实益生菌产品的健康功能,是需要进行临床研究的,且周期长、成本高、通常还需要大量的志愿者,但市场上卖的“益生菌”产品很多都没有实现。
恰恰模拟胃酸消化存活率低、无抑菌功效、活菌数“缩水”等检测中暴露的问题也侧面印证了益生菌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当然,盲目食用益生菌也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益生菌携带的耐药基因转移到人体,引起耐药性问题。
有专家指出,抗生素能杀死致病菌,而对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益生菌无效,这是好事。但是,如果这个抗性基因被致病菌‘盗取’,那将后患无穷(产生耐药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益生菌评审机构目前尚未对益生菌的耐药性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市售益生菌产品安全性难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作为消费者,在遇到胃肠健康问题时不应该滥用益生菌,应该及时就咨询医师,并在相应的指导下决定是否食用特定的益生菌。
(本报道中试验结果仅对测试样品负责,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号产品的质量状况。)
益生菌在体内发挥功效的最理想状态就是能抑制其它有害细菌的生长,保持肠道菌群处于一个健康的动态平衡中。我们吃了益生菌,有多少能抵抗胃酸,活着达到肠道?益生菌宣称的各种健康好处和功效都是真的吗?一直以来,这都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此,201
“万能药”益生菌大火,什么是益生菌?专家:益生菌更适合这些人【益生菌】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65年提出的。50多年过去了,现在益生菌依然是研究热点,市场也越来越火爆。现在很多婴幼儿食品,如奶粉、米粉中,也开始添加益生菌。一提起益生菌,对于宝妈
益生元与益生菌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种东西还是有什么区别?我们前面的文章介绍过。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益生菌和益生元是营养学研究的热点。他们可能听起来很像,但他们的角色不同。益生菌,希腊语的意思是“生命”,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如细菌和酵母,存在
“百亿活菌”、“活性持久直达肠道”,不少益生菌产品都有这样的卖点。不过,活菌真的有几百亿之多吗?益生菌都能够抵抗胃酸腐蚀,活着直达肠道?为此,2019年3月,消道长送检了11款主流的益生菌产品。测评品牌合生元、纽曼思、康萃乐(Culture
“益生菌吃得越多,代表肠道内的好细菌就越多。”“家人有在吃益生菌,如果我没有任何症状,也可以一起吃吗?”“补充益生菌,除了可以保护肠胃、缓解便秘或腹泻,还能改善过敏症状,提升免疫力。”......打开电视,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益生菌的广告,声称
今天,我们接着聊聊“益生菌是不是智商税”的问题。前面我们详细解释了什么是益生菌,要成为益生菌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微生物必须是活的;第二,必须有足够数量的这些微生物;第三,微生物必须对宿主产生有益健康的作用。如果一种产品不能满足所有这
越是关注健康的人,对保健食品的关注就越多,尤其是对于新兴的保健品,益生菌就是其中之一。随着商业推广的展开,一个巨大的益生菌产业链正在形成,与之相关的广告也是越来越多。那么益生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人类的健康到底起什么作用?我们需要补充益生菌吗
“益生菌概念深入人心,已被老百姓接受,但在产业界‘益生菌’还是个俗称,没有明确标准。《通则》的出台规范了益生菌的概念,能够满足产业、学界、消费需求,可谓恰逢其时。”三元股份首席科学家、副总经理陈历俊对新京报记者说。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牵头
由于肠道菌群的研究火得一塌糊涂,益生菌也因此成为了人类健康的新宠儿。关于益生菌的应用也深入到了健康的方方面面,已经不再局限于肠道健康,它也逐渐延伸到过敏免疫、代谢皮肤和心理健康等领域。随着益生菌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益生菌的讨论话题也越来越
益生菌不知道大家是否陌生?想必大家应该都在一些酸奶的包装上见过跟随着“易吸收”、“助消化”等字眼“含有益生菌”的字样,很容易就能将益生菌与消化系统联系起来,但对于益生菌具体的了解,并不清晰。关于益生菌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
价格混战,活菌数量不足,与产品标称的活菌添加量相去甚远……种种乱象背后,是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快速爆发。数据显示,我国益生菌市场平均年增速达15%,2020年在疫情刺激下销售额增速一度超过20%。快速扩大的市场吸引新老品牌争相布局,价格战愈演愈
抑制血糖、抗幽门螺杆菌、改善过敏、口腔护理……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特殊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变得活跃。益生菌行业也经历了从“能活着到达肠道”,到以益生菌名称、益生菌数作为调理肠道功能依据,再到特定细分功能益生菌应用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益生
疫情对免疫的催化,正在加速国内益生菌市场的扩容,不仅吸引很多新品牌入局,原有益生菌品牌也趁机促销,市场价格战激烈。为了解益生菌市场现状,新京报记者日前对线下线上渠道探访发现,百元以下价位益生菌产品成为电商平台销售主流,买赠、满减、打折等促销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益生菌市场,2020年销售额增速一度达到20%以上。快速增长的益生菌行业正吸引着很多新品牌入局,原有益生菌品牌趁机促销,导致价格战激烈。新京报记者通过对线下线上渠道探访发现,百元以下价位的益生菌成为电商平台销售主流。那么
人体肠道内生存着很多的有益细菌物质,这些有益菌对肠道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并给肠道带来很多的有益价值。比如我们常见的益生菌,益生菌又被称为肠道的“守护神”,要知道益生菌对于我们肠道的益处就不仅仅是一星半点的重要作用了。既然益生菌对于肠道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