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21:00:40 | 浏览:3602
益生菌和肠道微生物群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和社会热议话题。在一些报道中,益生菌常具有各种健康功效,还能“治疗多种疾病”;但也有“益生菌无用”,甚至“益生菌有害”的说法。
针对这些各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6月11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携手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了《科学认识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个常见误区》报告。报告收集和整理了公众对于益生菌的10大常见误区,是迄今首个针对消费者的 “益生菌科普手册”。
误区1:益生菌=乳酸菌
报告指出,益生菌不等于乳酸菌。从定义上讲,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量时,可对人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如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调节免疫等作用。而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并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微生物分类名称。
益生菌包含很多菌株,大多数益生菌属于乳酸菌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但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有一些乳酸菌甚至可能对人体有害。只有健康功效经过科学验证过的、特定的乳酸菌菌株才可以称为益生菌。此外,益生菌也不一定必须属于乳酸菌,某些具有健康功效的酵母菌和芽孢杆菌也可以是益生菌,比如鲍氏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等。
误区2:益生元=益生菌
报告还指出,益生元不是益生菌。益生元是指可被肠道微生物选择性利用,并产生一定健康功能的一类物质。常见的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菊粉、低聚半乳糖、母乳低聚糖等。
虽然益生元不能被人体消化,但它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从而促进人体健康,因此通常情况下,益生菌和益生元合理搭配使用效果会更好,比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与双歧杆菌的搭配可以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和发挥作用。
误区3:死菌也算益生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应当是活菌,死菌不属于益生菌。死菌的代谢产物和细胞成分可能有一定健康益处,比如多糖、短链脂肪酸等物质都是对健康有益的。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的效果优于相应的死菌。
报告提示,在购买相关产品时应注意标签标示,如果标注了“杀菌型”或者“经过灭活处理”等字样,则产品不含有活菌,不属于益生菌产品。
误区4:益生菌有害健康
报告指出,益生菌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上市销售。经过批准的益生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也无证据表明长期食用益生菌有不良反应。消费者可按产品说明书的建议使用,但是免疫缺陷患者、危重病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误区5:益生菌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益生菌的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即不同益生菌菌株的作用有所差异,另外益生菌对宿主的作用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为便于消费者合理选择,相关企业在产品信息中应当准确标注菌株信息和适宜人群。消费者应该根据菌株信息、所声称的功能及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必要时应征询专家意见。
误区6:活菌数越多效果越好
报告提示,益生菌的作用跟剂量有关,摄入足够剂量的益生菌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不同的菌株其发挥健康作用的剂量不同。
对于同一益生菌菌株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高剂量的效果优于低剂量,但也不是剂量越高越好。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发挥健康作用的剂量不同,因此不宜通过比较活菌数来衡量其益生效果优劣,还是应该以临床证据为准。
误区7:菌株种类越多效果越好
从目前的科研证据来看,不同菌株之间可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但并不是所有菌株组合都具有这种效果。因此益生菌产品中含有的菌株种类多少与其效果并没有必然联系,多种菌株优化搭配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误区8:经常吃益生菌会产生依赖性
报告指出,经过严格科学评价的益生菌菌株对正常人是安全的,正常服用不会使人体产生依赖性。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补充的益生菌将会与人体肠道菌群相互协助,互利共生。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明长期食用益生菌会使肠道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或使人产生依赖性。
误区9:益生菌作用具有人种差异性
影响人体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是饮食和环境,全球各地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但肠道菌群在人体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不会因为人群种族、年龄等因素产生显著差异,目前也没有发现益生菌的作用会因为人种不同而出现明显差异。
误区10:益生菌包治百病
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益人体健康。
报告提示,益生菌在临床上已经有一些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调节免疫、预防和降低儿童腹泻风险和缩短持续时间、改善便秘、减轻肠炎症状、改善过敏、有助于体重控制等。但某些科研文章报道的益生菌功能,尚处于细胞或动物实验阶段,还未经过高等级临床证据证明。同时,由于菌株特异性及个体差异性等影响,益生菌的应用和推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据支撑。(记者 郭铁)
今天朝阳药师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关于益生菌的那些事”~参考指南: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版)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今天,先请大家答一个题:下面 3 种食物,哪种给宝宝吃更好?我估计,很多人看完题的感受,是这样的——别慌,分不清才是正常的!前段时间,《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就指出:超过 60% 的人,分不清乳酸菌和益生菌,超过 80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流行,“免疫力”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关于益生菌的热度更是持续上升,市场上各类打着益生菌招牌的保健品和食品也是琳琅满目。何为益生菌?益生菌是否真的“益生”?选择这类产品时要避免哪些“坑”……近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
“益生菌”,是一个情感倾向很强烈的词汇。益生,即有益生命,瞧着就让人喜欢。我们常喝的乳制品也常用“益生菌”作为宣传话术,来包装产品的保健功效。去年,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接连刊登两篇论文,质疑益生菌的作用,认为益生菌对人体并没有我们想象得
文玩核桃是一种盘玩性十分高的文玩,并且,文玩核桃在文玩圈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文玩核桃的价格也是参差不齐,但是关于文玩核桃的很多误区,是大部分玩家一直走不出来的, 那么文玩核桃到底有哪些误区呢,今天咱们来总结七种关于文玩核桃的误区,搞明白,
小叶紫檀如今已经成为平民式的文玩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小叶紫檀。购买小叶紫檀的人多了,作假的小叶紫檀也出现了。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小叶紫檀容易产生的五个误区。1、过分追求金星自从金星小叶紫檀这恶特殊的品类被炒热之后,很玩家想买一串极品的金星小
【原标题】专家:一些家长对近视存在认识误区新华社银川4月29日电(记者艾福梅)我国正全力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认为,家长是防控近视的关键,但一些家长却存在误区,要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银川爱尔眼科医院院长徐惠芳说,当前家长对近视最大的误区就
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总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仍有不少家长却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一旦戴上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这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专家指出,如果是真性近视的话,不戴眼镜只会让眼睛始终处于疲劳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现今,我国近视人数已超6亿人 近视在我国越来越“大众化” 这就是大部分近视者眼中的世界…… 而导致现代人近视的绝大部分因素 是因为用眼过度 眼睛酸胀、干涩、疼痛 迎风流泪 眼疾病 …… 现代人被一系列眼问题困扰着 今天(
正值暑假有关近视的话题再次登上热搜近视这么常见可你真的了解它吗?这里有几个常见误区看看你有没有中招?误区一视力1.0=不近视很多人会觉得视力1.0就没有近视,其实不然。对于成年人来说1.0足以满足用眼需求,但是小孩子的情况有点不一样:小孩出